“免费追回被骗资金,100%成功!”——当小文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这条广告时,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。三天前,她刚因冒充快递客服的骗局损失了数万元。这个号称能“黑进骗子账户”的“高科技追款”服务,不仅没帮她挽回损失,反而让她又搭进去1000元“技术费”。小文的遭遇并非孤例,在“维权追款”的幌子下,一场针对受害者的二次围猎正在悄然上演。
一、追款骗局里的“奥斯卡级演技”
“中国人不骗中国人”——这句网络热梗成了二次诈骗的经典开场白。在盐城刘女士的案例中,骗子以专业法务公司的名义,用“紧急止付”“律师团队”等术语营造权威感,甚至伪造《法律咨询服务合同》,让受害者误以为遇到“正规军”。而扬州的王女士更被一张PS的“资金冻结截图”迷惑,为解冻根本不存在的14万元,再次转账1万元。
这些骗子的“业务能力”堪比影帝:
1. 身份cosplay:从黑客、网警到律师、反诈专家,角色切换自如(如案例中的“正义使者”QQ号)。
2. 心理操控术:制造时间紧迫感(“今天不交钱明天给十万也追不回”),利用受害者“沉没成本”心理持续施压。
3. 技术:声称使用暗网代码、后台入侵等黑科技,实则连基础网页篡改都做不到。
二、被骗者为何反复“交智商税”?
当受害者陷入绝望时,“赌徒心理”开始作祟。宁波的小美在游戏账号被骗后,明知风险仍尝试联系“有偿追款团队”,结果再失3600元。心理学研究显示,68%的二次诈骗受害者存在“损失厌恶”倾向——宁可冒险一试,也不愿接受既定损失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信息茧房效应:
三、防诈破局指南:从意识到行动
“三不三要”黄金法则
| 防范措施 | 具体操作 | 案例印证 |
|--||-|
| 不轻信私聊 | 拒绝QQ/微信非官方沟通 | 香港中医师被假法律团队骗500万 |
| 不支付任何费用 | 警惕“服务费”“解冻金”等名目 | 何女士被假律师连环收费 |
| 不透露验证码 | 关闭屏幕共享功能 | 王某因共享屏幕损失36万 |
| 要立即报警 | 保存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 | 盐城陈某团伙被端涉案160万 |
| 要使用反诈工具 | 安装国家反诈APP,开启来电预警 | 累计预警3.1亿次 |
| 要核实资质 | 通过司法局官网查询律师/律所信息 | 刘女士识破假营业执照 |
四、追损的正确打开方式
法律界人士指出,“维权没有快捷键”:
1. 刑事途径:报警后关注案件进展,根据《刑法》第六十四条主张退赔
2. 民事起诉:对收款账户持有人提起不当得利诉讼(如佛山某法院支持受害者起诉卡主)
3. 反诈联盟:加入“银联一键查卡”“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”等系统,冻结异常账户
“别再相信网络世界的‘蝙蝠侠’了!”正如知乎高赞回答所言:“能帮你追回钱的只有真警察,骗子只会让你从‘大冤种’变成‘超级大冤种’”。
互动区
uD83DuDD25网友热议:
@咸鱼不咸:“亲测有效!被骗后立即开启国家反诈APP的‘王者模式’,现在看到陌生链接自动触发警报!”
@法律小白:“求问:如果骗子账户被冻结,钱能优先返还受害人吗?”(小编:下期专题解答!)
你有过被二次诈骗的经历吗? 欢迎留言分享避坑攻略,点赞最高的三位赠送《反诈剧本杀》实体手册!遇到疑难问题可私信@反诈君,每周五集中答疑~